Please wait a minut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年, 第36卷, 第4期 刊出日期:2020-07-28
上一期
下一期
选择:
合并摘要
导出引用管理器
EndNote
Reference Manager
ProCite
BibTeX
RefWorks
显示图片
研究论文
Select
间歇性禁食与运动对骨骼肌自噬的激活及减脂效果的比较
*
王祯, 于亮, 付悦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289-295. DOI: 10.12047/j.cjap.5942.2020.063
摘要
PDF
(2015KB)
目的:
以运动作为对比,观察不同时长(14 d、28 d)间歇性禁食的体重控制效果,探究其对骨骼肌质量及自噬的影响。
方法:
选取60只SD大鼠(雄)随机分为3组(
n
=20):安静对照组(Sed组)、间歇性禁食组(InF组)、有氧运动组(Exe组),设实验周期分别为14 d和28 d。InF组采用间歇性禁食(隔日禁食),Exe组施加跑台运动干预,每周记录体重。DEXA检测体脂并计算体脂指数,天平称量比目鱼肌湿重(双侧)并计算湿重指数,免疫荧光检测细胞外基质蛋白laminin反映肌纤维横截面积、检测LC3标记自噬体,透射电镜观察自噬体数量及形态,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蛋白ULK1、LC3、p62及调控蛋白AMPKα、p-AMPKα(Thr172)的表达情况。
结果:
①干预7 d开始,InF、Exe组大鼠体重显著低于Sed组,且InF组体重显著低于Exe组(
P
<0.01),28 d干预后InF、Exe组体脂指数显著低于Sed组,且InF组体脂指数显著低于Exe组(
P
<0.05)。②干预28 d时Exe组单根肌纤维面积较Sed、InF组明显增大(
P
<0.01)。③在各干预时间InF、Exe组比目鱼肌中AMPKα、p-AMPKα(Thr172)、ULK1蛋白表达均显著高于Sed组(
P
<0.05),但在14 d干预时仅InF组表现出自噬标记LC3-Ⅱ/LC3-Ⅰ水平的升高及自噬底物p62的降低(
P
<0.05),Exe组中该指标在干预28 d时才出现明显差异。
结论:
①间歇性禁食在控制大鼠体重、体脂增长方面优于有氧运动。②在骨骼肌自噬激活方面,间歇性禁食所需的干预时间(14 d)短于有氧运动(28 d)。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大负荷运动诱导大鼠骨骼肌损伤对其自噬超微结构及Beclin1和LC3-II/I的影响
*
张欣, 王瑞元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296-300. DOI: 10.12047/j.cjap.5944.2020.064
摘要
PDF
(4053KB)
目的:
观察大负荷离心运动对大鼠骨骼肌自噬超微结构及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和LC3II/I的影响。
方法:
48只SD雄性大鼠适应性训练后随机分成对照组(C,
n
=8)和大负荷离心运动组(E,
n
=40)。E组于跑台进行90 min下坡跑,运动后0 h、12 h、24 h、48 h和72 h取比目鱼肌,透射电镜观察其自噬体超微结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Beclin1和LC3II/I蛋白表达;免疫荧光观测LC3的定位及含量变化。
结果:
E组比目鱼肌自噬体数量在运动后0 h、12 h和24 h均有增加,并伴LC3自噬荧光明显增强(
P
<0.01),同时运动后48 h自噬荧光仍有显著性升高(
P
<0.05);Beclin1和LC3II/I在大负荷离心干预后表达升高(
P
<0.05),运动后12 h~24 h达到峰值(
P
<0.01),直至运动后72 h完全恢复。
结论:
大负荷离心运动可诱导骨骼肌自噬超微结构变化,自噬蛋白表达增强,以上可能是运动损伤的骨骼肌功能下降的原因之一。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有氧运动联合黑果枸杞对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
崔笑梅, 曹建民, 张静, 周海涛, 牛衍龙, 胡戈, 郭娴, 李兆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01-305. DOI: 10.12047/j.cjap.5932.2020.065
摘要
PDF
(952KB)
目的:
研究有氧运动联合黑果枸杞对高脂膳食大鼠心肌脂代谢某些指标的影响。
方法:
55只雄性Wistar大鼠经过适应性饲养4 d后进行20 min/d的无负重游泳训练,连续3 d,筛选淘汰5只不适应游泳训练的大鼠后,按体重以数字随机分组法分为5组:普通膳食+安静组(RDC组)、高脂膳食+安静组(HDC组)、高脂膳食+黑果枸杞+安静组(HDLC组)、高脂膳食+有氧运动组(HDM组)、高脂膳食+黑果枸杞+有氧运动组(HDLM),每组10只。HDM组和HDLM组进行6周每周6次60 min/d的无负重游泳训练。RDC组大鼠以普通饲料常规喂养;其余各组以高脂饲料喂养;HDLC组和HDLM组大鼠灌胃黑果枸杞,灌胃剂量为4.48 g/(kg·d),灌胃体积为5 ml/kg,其余各组灌胃等量蒸馏水。6周后,测定大鼠Lee’s指数,取血、心肌检测相关生化指标。
结果:
与RDC组比较,HDC组Lee’s指数,血清FFA、TNF-α、IL-6、TC、TG、LDL-C,心肌FFA、ICAM-1显著升高(
P
<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降低(
P
<0.01)。与HDC组比较,HDLC、HDM、HDLM组Lee’s指数,血清FFA、TNF-α、IL-6、TC、TG、LDL-C,心肌FFA、ICAM-1显著降低(
P
<0.05或
P
<0.01);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
P
<0.05或
P
<0.01)。与HDLC、HDM组比较,HDLM组Lee’s指数,血清FFA、TNF-α、IL-6、TC、TG、LDL-C,心肌FFA、ICAM-1显著降低(
P
<0.05);血清HDL-C水平显著升高(
P
<0.05)。
结论:
有氧运动和/或黑果枸杞干预能够不同程度改善高脂膳食大鼠脂代谢,降低肥胖引发的脂毒性。其中联合干预较单一干预更为有效。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石菖蒲及α-细辛醚对疲劳运动大鼠学习记忆的影响及其机制
*
朱梅菊, 毛泽华, 郭红英, 朱洪竹, 丁孝民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06-311. DOI: 10.12047/j.cjap.5947.2020.066
摘要
PDF
(931KB)
目的:
研究石菖蒲及其活性成分-α-细辛醚改善疲劳运动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及其机制。
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A)、单纯运动组(B)、运动+α-细辛醚低、中、高剂量组(C、D、E)、运动+石菖蒲低、中、高剂量治疗组(F、G、H),每组10只。并在疲劳运动开始前2 h分别以0.10、0.50 和 1.00 mg
α-细辛醚,灌胃C、D、E组,以0.12、1.20和4.80 g. kg
-1
. wt
-1
石菖蒲提取物,灌胃 F、G、H组。实验结束后采用水迷宫实验进行学习记忆检测,采用生化法检测SOD、NOS活性和MDA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海马nNOS蛋白表达水平。
结果:
实验后E和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海马脑组织MDA含量低于B、C、D、F和G组;穿越平台次数、海马脑组织SOD和NOS活性、nNOS蛋白表达高于B、C、D、F和G组,
P
均<0.01。A、E、H组大鼠海马脑组织SOD活性依次为A>E>H组, 而MDA含量则相反,
P
均<0.01;E组大海马脑组织NOS活性和nNOS蛋白表达低于A和H组,
P
<0.01或
P
<0.05,但A和H组,差异无显著性,
P
均>0.05。A、E、H组大鼠逃避潜伏期和穿越平台次数,差异均无显著性,
P
均>0.05。
结论:
石菖蒲及α-细辛醚改善疲劳运动大鼠学习记忆的作用基本一致,其机制与纠正海马自由基代谢失衡和上调海马nNOS/NO信号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PPARα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与PPARγ关系
*
王天源, 王晓慧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12-317. DOI: 10.12047/j.cjap.5945.2020.067
摘要
PDF
(1484KB)
目的:
探讨4周有氧运动对糖尿病大鼠血糖血脂的改善作用及其与PPARα和PPARγ的调控关系。
方法:
6周龄雄性SD大鼠8周高脂饮食喂养后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以建立糖尿病模型大鼠。除普通膳食对照组(Con)外,建模成功的糖尿病大鼠随机分成糖尿病对照组(DM)、糖尿病运动组(TDM)、糖尿病运动加PPARγ激动剂吡格列酮组(TDP)和糖尿病运动加PPARγ抑制剂GW9662组(TDG),每组8只。TDP组和TDG组大鼠在运动前分别补充吡格列酮和GW9662,TDM、TDP和TDG组大鼠进行4周中等强度递增负荷跑台运动(第1周15 m/min,30 min;第2周15 m/min,60 min;第3周20 m/min,60 min;第4周20 m/min,90 min),每周运动6 d,每天1次。运动期间所有大鼠给予普通饲料。最后一次运动结束后36 h,大鼠麻醉、取血,然后处死大鼠、收集肝和腓肠肌。检测空腹血糖血脂指标(血糖、血胰岛素和血脂四项)。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和腓肠肌PPARα、PPARα上游分子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K)和下游分子肉碱棕榈酰转移酶-1(CPT1)的蛋白水平。
结果:
①与Con组大鼠比较,DM大鼠FBG(>11.1 mmol/L)和血清TC、TG、LDL水平显著升高(
P
均<0.01),表明DM造模成功。②与DM大鼠比较,TDM大鼠血糖血脂改善的同时,肝和腓肠肌PPARα、AMPK和CPT1的蛋白水平均显著升高(
P
均<0.01)。③与TDM大鼠比较,TDG大鼠肝和腓肠肌的PPARα和CPT1,以及肝AMPK的蛋白水平无显著变化(仅腓肠肌AMPK显著降低(
P
<0.05));而TDP大鼠的肝和腓肠肌PPARα、AMPK和CPT1蛋白水平均显著提高(
P
均<0.01)。
结论:
有氧运动对DM大鼠血糖血脂的改善作用-与运动激活肝和腓肠肌的AMPK-PPARα-CPT1通路有关。运动对DM大鼠PPARα通路的激活与PPARγ无关,但PPARγ激活可进一步增强运动对AMPK-PPARα-CPT1蛋白水平上调的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外源性H
2
S对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
*
席雨鑫, 温馨, 矫立杰, 魏亚新, 常贵全, 武韧, 孙凤起, 郝静辉, 李鸿珠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18-320. DOI: 10.12047/j.cjap.5965.2020.068
摘要
PDF
(1197KB)
目的:
探讨外源性硫化氢(H
2
S)对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作用及其相关机制。
方法:
将 C57 雄性体重为(22±2)g 24只小鼠随机分为3组(
n
=8):①正常对照组(Control):小鼠腹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时间同实验组;②糖尿病模型组(HG):按体重(150 mg/kg)一次性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Z)诱导小鼠建立糖尿病模型;③NaHS 处理组(HG + NaHS):方法同组别②,只是糖尿病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NaHS(100 μmol/L·kg·d),每天一次,连续12周。HE染色检测肝细胞损伤;Masson染色检测肝纤维化;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胱硫醚-β-合成酶(CBS,内源性H
2
S产生的关键酶)、胶原I (Col-I)、胶原III (Col-III)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糖尿病模型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加重,CBS 蛋白表达显著减少(
P
<0.01),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
P
<0.01)。与糖尿病模型组比较,NaHS处理组肝细胞损伤及肝纤维化均显著减轻、CB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Col-I、Col-III和MMP-9蛋白表达均减少(
P
<0.01)。
结论:
外源性H
2
S可抑制糖尿病小鼠肝纤维化,其机制与降低胶原含量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的表达相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研究简报
Select
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膝关节皮肤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
朱欢, 胡庆华, 彭爱萍, 万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21-323. DOI: 10.12047/j.cjap.5957.2020.069
摘要
PDF
(906KB)
目的:
探讨长期太极拳运动对中老年人膝关节皮肤微血管反应性、经皮氧分压的影响。
方法:
以湖北省恩施州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太极拳爱好者协会26名系统练习(每周至少练习三次,每次不少于90 min)太极拳超过2年的成员为运动组(54.6± 4.0)岁,26名同年龄段健康的普通人为对照组(53.2±5.1)岁,两组受试者男女比例均为1∶1。使用第六代(最新一代)激光多普勒血流检测仪(PF6010)对研究对象膝关节表面中心的皮肤进行检测,测试指标包括血细胞平均运动速度(AVBC)、运动血细胞浓度(CMBC)、微血管血流灌注量(MBP)、经皮氧分压(TcpO2)。其中AVBC、CMBC、MBP先进行5 min的基础值测试(基础值),然后将测试探头加热到44℃并持续10 min(加热后值),TcpO2测试值为探头直接加热到44℃值。
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运动组的MBP基础值有所降低,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MBP的加热后值与增加率显著升高(
P
<0.05),CMBC的增加率显著降低(
P
<0.05),AVBC的增加率显著升高(
P
<0.05),TcpO2有所升高,但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结论:
长期系统的太极拳运动可提高中老年人膝关节皮肤微血管的反应性和经皮氧分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研究论文
Select
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
范有寿, 邱志胜, 赵亚萍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24-329. DOI: 10.12047/j.cjap.5967.2020.070
摘要
PDF
(999KB)
目的:
探讨胃癌组织硫氧还蛋白还原酶1(TrxR1)表达与生存时间的关系及其对胃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方法:
用Real-time PCR法检测76例胃癌组织及癌旁TrxR1 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随机选取3例胃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免疫组化法、Western blot法检测TrxR1蛋白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和Real-time PCR法检测胃癌细胞系及人胃粘膜上皮细胞中TrxR1的表达。采用小RNA干扰序列(siRNA)处理AGS细胞,根据处理方法不同将AGS细胞分为3组:阴性对照组:转染NC-siRNA、TRXR1 siRNA干扰1组:转染TRXR1-siRNA1、TRXR1 siRNA干扰2组:转染TRXR1-siRNA2。使用Real-time PCR法检测各组AGS细胞中TrxR1 mRNA的表达,克隆形成试验和MTT法检测AGS细胞生长情况。
结果:
胃癌组织中TrxR1 mRNA和蛋白表达量均显著性上调,TrxR1主要定位于细胞质中。TrxR1高表达与患者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且TrxR1高表达组患者的中位生存时间短于低表达组(
P
<0.05)。胃癌细胞中TrxR1表达量高于人胃粘膜上皮细胞系中的表达。TRXR1-siRNA1组AGS细胞和TRXR1-siRNA2组AGS细胞中TrxR1 mRNA和蛋白与NC-siRNA组相比均显著性降低(
P
<0.05),且AGS细胞克隆形成与增殖能力均降低(
P
<0.05)。
结论:
胃癌组织中TrxR1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沉默TrxR1能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新型多胺代谢酶抑制剂SI-4650对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
*
黄娇娇, 王艳林, 孙丽丹, 曹春雨, 秦烨, 杨建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30-335. DOI: 10.12047/j.cjap.5968.2020.071
摘要
PDF
(1117KB)
目的:
探讨本实验室新发现的新型多胺代谢酶小分子抑制剂SI-4650对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自噬和凋亡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CT-26细胞,以0 μmol·L
-1
SI-4650处理48 h细胞为正常对照组,单独2.5 mmol·L
-1
3-MA处理细胞为自噬抑制对照组,40、80 μmol·L
-1
SI-4650处理48 h细胞以及3-MA联合40、80 μmol·L
-1
SI-4650处理48 h细胞为4个实验组,化学发光法检测CT-26细胞中多胺代谢酶SMO和APAO酶活性的变化,HPLC法检测细胞中多胺含量的变化,CCK8法检测CT-26细胞增殖能力变化;PI单染结合流式细胞术分析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自噬;PI/FITC-Annexin V双染、JC-1荧光探针和Fluo-3 AM钙离子荧光探针分别结合流式细胞术以及Western blot法分析细胞凋亡。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40、80 μmol·L
-1
SI-4650实验组细胞生长抑制率分别为36.98%、46.91%,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P
<0.01);同时细胞中SMO和APAO酶活性下降(
P
< 0.01);细胞中多胺总含量减少(
P
<0.01);CT-26细胞被阻滞在G0/G1期(
P
<0.01);凋亡细胞数分别为7.69%和 16.87%,细胞中钙浓度增加(
P
<0.01)、线粒体膜电位下降(
P
<0.01),c-PARP、Bax表达增加(
P
<0.01)、Bcl-2含量减少(
P
<0.01);以及CT-26细胞中自噬相关蛋离子白Beclin-1、LC3-Ⅱ以及P62含量显著上升(
P
<0.01)。与单独40、80 μmol·L
-1
SI-4650处理组相比,2.5 mmol·L
-1
3-MA联合40、80 μmol·L
-1
SI-4650实验组细胞自噬水平下降(
P
<0.01),凋亡相关蛋白、线粒体膜电位和钙离子浓度变化均减弱(
P
<0.01),凋亡细胞数减少(
P
<0.01)。
结论:
SI-4650有效抑制结肠癌CT-26细胞增殖,机制可能与抑制多胺代谢酶活性,干扰多胺代谢,减少多胺总含量以及诱导细胞周期阻滞、细胞自噬和凋亡相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环状GMP-AMP合成酶高表达对乳腺癌细胞上皮间质转化的影响
*
张晓金, 张文霞, 朱吉玲, 罗文盼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36-339. DOI: 10.12047/j.cjap.5917.2020.072
摘要
PDF
(1349KB)
目的:
探讨环状GMP-AMP合成酶(cGAS)高表达对乳腺癌MCF7细胞发生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影响。
方法:
构建稳定高表达cGAS的慢病毒载体并转染MCF7细胞;转染后细胞分别培养12 h,24 h,48 h,72 h,每组实验重复三次,采用MTT检测cGAS对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 transwell法检测高表达cGAS对MCF7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分析EMT相关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的表达情况。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cGAS上调后MCF7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
P
<0.05);细胞形态学观察显示cGAS上调后诱导MCF7细胞EMT发生,细胞形态由鹅卵石样变为梭形;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cGAS上调导致MCF7细胞迁移能力增强(
P
<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cGAS上调后上皮标记蛋白E-cadherin表达下降(
P
<0.05),间质标记蛋白N-cadherin表达增加(
P
<0.05)。
结论:
cGAS上调可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诱导乳腺癌细胞EMT发生。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miR-520a-3p调控宫颈癌细胞因子分泌的信号通路
*
刘红艳, 鲁启洪, 黄楚鹰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40-345. DOI: 10.12047/j.cjap.5935.2020.073
摘要
PDF
(1122KB)
目的:
探讨miR-520a-3p调控宫颈癌细胞因子分泌的分子机制。
方法:
通过TargetScanHuman分析miR-520a-3p与NF-κB复合体亚基RELA的匹配情况,然后通过荧光素酶报告系统检测miR-520a-3p是否靶向NF-κB复合体亚基RELA;使用LPS刺激宫颈癌HELA细胞后,将miR-520a-3p mimics与转染试剂混合后滴入HELA细胞中,此为过表达组;将miR-520a-3p inhibitor与转染试剂混合后滴入HELA细胞中,此为敲低组,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过表达组和敲低组GCSF, GM-CSF, IL-2, IL-3, IL-4, IL-5, IL-6, IL-9, IL-10, IL-12 p40, IL-12 p70, IL-13, IL-17, IFN-γ, MCP-1, MCP-5, RANTES, TNFα的表达水平。每次实验重复3次。
结果:
miR-520a-3p靶向RELA的3’UTR;LPS激活NF-kB信号通路后,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的细胞因子GCSF, GM-CSF, IL-2, IL-3, IL-4, IL-5, IL-6, IL-9, IL-10, IL-12 p40, IL-12 p70, IL-13, IL-17, IFN-γ, MCP-1, MCP-5, RANTES, TNFα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
P
<0.05);过表达组中NF-κB复合体亚基RELA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下降(
P
<0.05);敲低组中NF-κB复合体亚基RELA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宫颈癌HELA细胞分泌的上述细胞因子的蛋白表达水平上升(
P
<0.05)。
结论:
miR-520a-3p通过靶向NF-κB信号通路的关键分子RELA抑制宫颈癌HELA细胞的细胞因子分泌。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自噬及心肌重塑的影响
*
邵立群, 白婷婷, 赵强, 王春贵, 宣丽颖, 王羽, 赵明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46-349. DOI: 10.12047/j.cjap.5922.2020.074
摘要
PDF
(1785KB)
目的:
研究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肌重塑、网腔钙结合蛋白(calumenin)及自噬影响。
方法:
36只雄性SD大鼠分为正常对照组(
n
=12)、缺血性心肌病组(
n
=12)、黄芪注射液组(
n
=12),3组大鼠术前行心电图及心脏彩超检查后,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而缺血性心肌病组和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开胸结扎冠状动脉20 min后,解开结扎线行再灌注后关闭胸腔建立心肌缺血模型,黄芪注射液组术后每次注射黄芪注射液10 g/kg体重,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4次。3组大鼠术后4周行心脏彩超检查后处死大鼠取心脏行HE染色、VG染色,观察心肌病理改变,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各组大鼠心肌细胞calumenin、LC3-I、LC3-II表达变化及LC3-I /LC3-II比值变化。
结果:
与缺血性心肌病组比较,黄芪注射液组大鼠心脏彩超及心肌病理得到明显改善;同时,calumenin表达增加LC3-I /LC3-II比值表达降低(
P
<0.01)。
结论:
黄芪注射液对缺血性心肌病大鼠心室重塑及心肌细胞自噬有明显抑制作用,该作用可能是通过calumenin所介导的。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苦参素复合长春新碱对HCT-8/VC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
苏建伟, 周喜汉, 叶颖霞, 蒋旗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50-353. DOI: 10.12047/j.cjap.5925.2020.075
摘要
PDF
(1126KB)
目的:
探究苦参素复合长春新碱对HCT-8/VCR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及其机制。
方法:
HCT-8/VCR体外培养,分为空白组、苦参素单药组,长春新碱单药组、苦参素和长春新碱联合组,每组6个复孔。CCK-8法检测各组HCT-8/VCR细胞的耐药性;MDC法检测细胞内自噬小泡的变化;ELISA法检测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检测自噬相关基因与免疫因子TLR4蛋白的表达水平。
结果:
苦参素复合长春新碱可降低HCT-8/VCR细胞的耐药性,逆转倍数为3.23;与空白组比较,苦参素组和联合组自噬体含量降低、IL-6含量也明显降低(
P
<0.01),长春新碱组自噬体含量升高,IL-6含量也明显升高(
P
<0.01);联合组与苦参素组比较,自噬体含量升高,而IL-6含量降低(
P
< 0.01);Western blot实验表明,与空白组比较,苦参素组P62的表达降低(
P
<0.05),LC3-Ⅱ/LC3-Ⅰ、Beclin-1、TLR4均升高(
P
<0.05),长春新碱组和联合组P62的表达升高(
P
<0.05),LC3-Ⅱ/LC3-Ⅰ、Beclin-1、TLR4均降低(
P
< 0.05);联合组与长春新碱组比较,P62的表达升高(
P
<0.05),LC3-Ⅱ/LC3-Ⅰ、Beclin-1、TLR4均降低(
P
<0.05)。
结论:
苦参素与长春新碱联合可显著降低HCT-8/VCR的耐药性,其机制与抑制自噬活动和TLR4信号活化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加味逍遥散对LP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的影响
*
郭锐, 秦卫帅, 张双勇, 张淑玲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54-357. DOI: 10.12047/j.cjap.5936.2020.076
摘要
PDF
(1092KB)
目的:
观察加味逍遥散对LPS诱导的抑郁模型大鼠海马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的影响,探讨其抗抑郁机制。
方法:
将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10.8 mg·kg
-1
)、加味逍遥散低、高剂量组(3.64、7.28 g·kg
-1
)。采用慢性LPS注射(
ip
,0.5 mg·kg
-1
)的方法建立抑郁大鼠模型,于造模同时灌胃给药,共14 d。采用旷场和强迫游泳实验评价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免疫组化法检测海马小胶质细胞标志蛋白Iba-1的表达,ELISA法检测海马匀浆液中TNF-α、IL-6的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海马TLR4、NF-κB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显著(
P
<0.01),海马小胶质细胞明显激活(
P
<0.01),TNF-α、IL-6含量增加(
P
<0.01),TLR4、NF-κB蛋白明显上调(
P
<0.01);与模型组比较,氟西汀和高剂量加味逍遥散组大鼠抑郁样行为明显缓解(
P
< 0.05),小胶质细胞Iba-1表达恢复正常(
P
<0.01),TNF-α、IL-6含量下降(
P
<0.01),TLR4、NF-κB蛋白表达下调(
P
<0.05);与氟西汀组比较,高剂量加味逍遥散组各指标无统计学差异,提示两者抗抑郁功效无显著区别。
结论:
加味逍遥散能明显改善大鼠的抑郁样行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小胶质细胞TLR4/NF-κB通路,进而下调炎症因子的表达有关。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钙激活氯通道蛋白ANO1在心肌成纤维细胞分化过程中的表达及其钙激活氯通道电生理特性变化
*
田香勤, 谭朝阳, 李娜娜, 常玉巧, 张爱梅, 周颖, 马克涛, 司军强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58-362. DOI: 10.12047/j.cjap.5940.2020.077
摘要
PDF
(4711KB)
目的:
研究钙激活氯通道蛋白ANO1在心肌成纤维细胞(CFs)向成肌纤维细胞(MFs)分化过程中的表达规律及其电生理特性,探索ANO1在心肌纤维化进程中的作用。
方法:
以刚分离贴壁的大鼠原代CFs及其分化的MFs为研究对象,利用全细胞膜片钳检测钙激活氯通道电流变化,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技术和Western blot检测ANO1、α-SMA和vimentin在CFs和MFs细胞中的表达特征。
结果:
刚贴壁培养的CFs钙激活氯通道电流密度远高于MFs;ANO1主要表达于CFs和MFs的细胞核周围及细胞核上,少量表达于细胞膜;ANO1在刚贴壁的CFs中表达较弱,而在有分裂增殖趋向的MFs细胞中表达较为明显。
结论:
ANO1的表达与MFs的分化过程密切相关,提示其可能参与调节心肌纤维化进程。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内脏脂肪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在高脂诱导西藏小型猪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研究
*
戎亦骊, 潘永明, 黄俊杰, 郁晨, 朱科燕, 陈民利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63-368. DOI: 10.12047/j.cjap.5977.2020.078
摘要
PDF
(961KB)
目的:
探讨内脏脂肪组织沉默信息调节因子1(Sirt1)在高脂诱导西藏小型猪肥胖和胰岛素抵抗中的表达。
方法:
12只雄性西藏小型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C)和高脂组(HFC),每组6只。造模16周后,测量空腹体重、体质量指数(BMI),并取前腔静脉血,测量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计算动脉硬化指数(AI);同时,进行静脉糖耐量实验。在动物进行安乐死后,检测内脏脂肪率,并取内脏脂肪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和脂肪细胞直径大小分析,并采用RT-PCR法观察脂肪组织中Sirt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葡萄糖转运蛋白4(GLUT4)、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辅助活化因子1α(PGC-1α)、叉头框蛋白O1(FoxO1)、脂肪分解相关基因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SL)及脂肪合成相关基因脂肪酸合成酶(FASN)的mRNA水平变化。
结果:
与NC组比较,HFC组体重、BMI指数、TC、LDL-C、HDL-C、AI和内脏脂肪率均显著升高(
P
<0.05,
P
<0.01);同时,糖耐量曲线明显延迟并且血糖和胰岛素曲线下面积均显著升高(
P
<0.05);HE病理观察和定量分析显示,脂肪细胞肥大且平均细胞直径明显增加(
P
<0.01);另外,脂肪组织中
Sirt1、PGC-1α 、GLUT4、HSL
mRNA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其中
Sirt1
和
HSL
mRNA表达显著降低(
P
<0.05),
FOXO1、IGF-1、PPAR-γ
和
FASN
mRNA表达则显著升高(
P
<0.05,
P
<0.01)。
结论:
高脂饮食诱导西藏小型猪能形成肥胖模型,并具有脂质紊乱和胰岛素抵抗等表型特征;而Sirt1在内脏脂肪沉积和胰岛素敏感性降低中起着关键作用。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Select
重组葡激酶对小型猪冠脉血栓的溶栓作用研究
*
李光, 方晓兰, 任仲, 李克强, 周松辉, 胡道奇, 吴刚强, 王太林, 李卫平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69-374. DOI: 10.12047/j.cjap.5994.2020.079
摘要
PDF
(971KB)
目的:
评价重组葡激酶的溶栓效力,并与相同作用方式的重组链激酶进行比较。
方法:
30只中国实验小型猪分成5组,分别为溶剂对照组、阳性药对照组和三个重组葡激酶组,每组6只,采用麻醉动物、手术开胸、直流电刺激形成冠脉血栓;在冠脉血栓形成30 min后开始静脉给药,采用先推注、再蠕动泵恒速输注的方式给药;溶剂对照组静脉推注对照液,阳性药对照组静脉给予重组链激酶4 mg·kg
-1
,三个重组葡激酶组分别静脉给予4 mg·kg
-1
、2 mg·kg
-1
、1 mg·kg
-1
重组葡激酶,静脉推注体积为5 ml,1 min内注毕,输注速度为0.5 ml·min
-1
,60 min内输毕,120 min后放血处死动物。于给药前及给药后30、60、120 min取静脉血,实验结束后取血栓形成部位的冠脉血管段,分别检测优球蛋白溶解时间(ELT)、血纤维蛋白原含量(Fbg)、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FDP)和伤口出血量,检测冠脉血栓溶解率、心肌缺血程度及缺血范围。
结果:
与溶剂对照组相比,试验组ELT明显缩短(
P
<0.05或
P
<0.01),FDP 明显升高(
P
<0.05或
P
<0.01),较少量实验动物Fbg降解超过20%,对小型猪血压及心率无明显影响。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高、中2个剂量组,最大血栓面积分别减少34.3%、15.4%(
P
<0.05)。与等剂量的重组链激酶相比,重组葡激酶对电刺激引起的冠脉血栓具有更强的溶栓作用(
P
<0.05或
P
<0.01),引起的出血副反应少。
结论:
重组葡激酶对小型猪冠脉血栓有较好的溶栓作用,相比重组链激酶,溶栓速度快、具有更高的纤维蛋白专一性,出血副反应较少。综合比较, 2 mg·kg
-1
重组葡激酶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保障。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研究简报
Select
对香豆酸上调BDNF及改善慢性束缚应激诱导小鼠记忆障碍的作用
*
肖楚丽, 谢一铭, 李金成, 彭丽文, 肖志勇, 于旭东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75-378. DOI: 10.12047/j.cjap.5874.2020.080
摘要
PDF
(941KB)
目的:
探索对香豆酸(p-CA)对慢性束缚应激(CRS)小鼠记忆障碍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
实验分两批进行,第一批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Control)、慢性束缚应激+溶媒组(CRS)和慢性束缚应激+ p-CA组(CRS+ p-CA), 每组8只,其中CRS小鼠每天接受4 h的束缚应激,连续束缚10 d,而对照组小鼠留在笼中不被打扰。第11日小鼠腹腔注射溶媒(10%吐温80)或p-CA(100 mg/kg),注射后2 h进行Y迷宫测试,注射后24 h进行新颖物体识别(NOR)采样,采样后2 h进行新颖物体识别测试。实验结束后断头取脑剥离海马并检测BDNF蛋白表达。第二批小鼠随机分成慢性束缚应激组(CRS) ,慢性束缚应激+ANA-12(原肌球蛋白激酶B拮抗剂)组(CRS+ANA-12),慢性束缚应激+p-CA组(CRS+ p-CA)和慢性束缚应激+p-CA +ANA-12组(CRS+ p-CA +ANA-12),每组8只,四组小鼠每天接受4 h的束缚应激,连续束缚10 d。第11日小鼠腹腔注射溶媒(10%吐温80)或p-CA(100 mg/kg),ANA-12在p-CA注射前30 min给药。注射后2 h进行Y迷宫测试,注射后24 h进行新颖物体识别采样,采样后2 h进行新颖物体识别测试。
结果:
①在实验一中,与Control组相比,CRS组小鼠Y迷宫和NOR测试的记忆显著性降低(
P
<0.05),BDNF蛋白表达显著性降低(
P
<0.01);而与CRS组相比,CRS+ p-CA组小鼠记忆显著性提高(
P
<0.05),BDNF蛋白表达显著提高(
P
< 0.01)。②在实验二中,与CRS组相比,CRS+ p-CA组小鼠Y迷宫和NOR测试中记忆显著提高(
P
<0.05);而与CRS+p-CA组相比,CRS+p-CA +ANA-12组小鼠 Y迷宫和NOR测试中记忆显著性降低(
P
<0.05)。
结论:
P-CA可改善CRS诱导的小鼠记忆障碍,这种作用可能依赖于BDNF蛋白表达的上调。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技术方法
Select
不同刺激方式对在体和离体蛙腓肠肌单收缩影响的定量分析
*
许培宏, 唐凤, 王雪薇, 王欢, 李少垒, 沈建新, 江玲, 陈穗, 王海燕
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2020, 36 (
4
): 379-384. DOI: 10.12047/j.cjap.5976.2020.081
摘要
PDF
(1352KB)
目的:
自编程定量分析不同电刺激方式对在体和离体蛙腓肠肌单收缩的影响。
方法:
实验分为四个组:间接刺激在体标本组(
n
=12),直接刺激在体标本组(
n
=8),间接刺激离体标本组(
n
=12),直接刺激离体标本组(
n
=8)。分别制备在体和离体蛙腓肠肌标本, 施以间接电刺激(经坐骨神经)或直接电刺激(细针灸针刺激电极直接刺入腓肠肌中):强度从0 V开始,周期3 s,增量0.02 V,刺激150次;用生物机能实验系统(BL-420F)实时记录不同强度刺激对肌肉收缩的影响。后续通过自编程辅助处理分析肌肉收缩数据,对单收缩特征参数进行定量比较分析。
结果:
①对在体标本,与直接刺激比较:间接刺激的阈强度、半高强度和最适强度均更小(
P
<0.05);最大单收缩幅度更大,收缩期更长,上升斜率更小(
P
<0.05)。②对离体标本,与直接刺激比较:间接刺激的阈强度、半高强度和最适强度也均更小(
P
<0.05);最大单收缩幅度更大,收缩期更长,上升斜率更小(
P
<0.05)。③均采用间接刺激或直接刺激时,与离体标本比较,在体标本单收缩的各项参数均无差异(
P
>0.05)。
结论:
不论使用间接刺激或是直接刺激,在体标本和离体标本的单收缩功能特点均无显著差异; 但间接刺激比直接刺激更容易触发腓肠肌产生单收缩,且单收缩幅度更高。
References
|
Related Articles
|
Metrics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