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 全选
    |
  • 综述
    孙旭瑞, 卢琰, 袁媛, 陈青, 张勇, 李秋
    营养学报. 2025, 47(1): 99-104.
    已有大量临床试验证实进行一定程度的能量限制可以改善胰岛素抵抗。间歇性禁食作为能量限制的一种方式,在实施过程中对改善机体代谢、缓解炎症等方面与能量限制具有相似的作用,且患者依从性较能量限制更高。因此,越来越受到重视。本文就间歇性禁食改善胰岛素抵抗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旨在为改善胰岛素抵抗提供新的思路。
  • 综述
    王海燕, 聂淑慧, 胡贻椿, 杨晓光
    营养学报. 2025, 47(1): 92-98.
    近年来,维生素K除了凝血功能之外,还表现出防治骨质疏松、改善心血管疾病、预防糖尿病及特定癌症等多方面的潜在健康效应。本文从生理功能以及转运转化、吸收利用、储存排泄等方面入手,阐述了维生素K1和维生素K2的异同,并综述了维生素K的形式、膳食组成及基因多态性(APOE, VKOR, CYP4F2等)对维生素K代谢的影响,为后续维生素K与相关疾病的研究及膳食参考摄入量的制订提供参考。
  • 论著
    程宇, 陈思阳, 钞虹, 刘景华, 刘吉成
    营养学报. 2025, 47(1): 83-91.
    目的 比较7类不同结构类黄酮化合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和肠道菌群的影响。方法 54只8 w龄雄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高脂饲料组(HFD)、木犀草素组(LUT)、槲皮素组(QUE)、柚皮素组(NAR)、表儿茶素组(EPI)、染料木素组(GEN)、矢车菊素组(CYA)和柚皮苷二氢查尔酮组(CHA),每组6只。NOR组给予普通饲料,HFD组以高脂饲料喂养,LUT组、QUE组、NAR组、EPI组、GEN组、CYA组和CHA组在高脂饲料中添加所对应的类黄酮化合物(2 g/kg)喂养。24 w后麻醉处死小鼠剥离脂肪组织和肝脏称重计算脂体比,对脂肪及肝脏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采集血清检测血脂和肝功指标,利用 16S rRNA 测序技术分析肠道菌群的构成及多样性。结果 与其他结构类黄酮相比,GEN组无论对高脂饮食所致的体重和脂肪重量增加以及血脂和肝功能异常均显示出较强的改善能力,LUT组和QUE组在调节高脂饮食所致血脂和肝功能异常方面表现优异;对肠道菌群分析发现,与HFD组相比在门水平上QUE组显著提高了Actinobacteriota菌门的相对丰度(P<0.05),在属水平上EPI组显著提高了Alloprevotella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NAR组显著提高了Prevotellaceae_UCG-001菌属的相对丰度(P<0.05)。结论 7种不同结构类黄酮化合物对高脂饮食小鼠脂代谢相关指标影响不同。与其他类黄酮相比,染料木素、木犀草素和槲皮素可以降低高脂饮食导致的体重、体脂、血脂以及肝脏转氨酶异常增高,而表儿茶素、柚皮素和槲皮素则有助于肠道有益菌群的生长。
  • 论著
    李圆龙, 李悦嘉, 毕佳杰, 马婧, 王树松
    营养学报. 2025, 47(1): 75-82.
    目的 探讨锌改善高脂饮食(HFD)诱导的雄性大鼠生殖损伤的作用。方法 将24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ND组(脂肪提供能量10%)、HFD组和HFD+ZnSO4组(脂肪提供能量60%),每组8只, ND组给予正常饮食,HFD组和HFD+ZnSO4组给与高脂饮食造模8 w后,ND组和HFD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HFD+ZnSO4组用25 mg/(kg bw·d)硫酸锌生理盐水溶液灌胃干预8 w;16 w末处死大鼠,取大鼠双侧睾丸、睾周脂肪称重,取新鲜附睾尾部精子检测精子总数、活力,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睾酮(T)、雌二醇(E2)、泌乳素(PRL),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睾丸组织锌含量,HE染色观察睾丸组织病理学变化,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睾丸组织中锌转运体、睾酮合成和凋亡相关基因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ND组相比,HFD组体重、睾周脂肪重量、Lee’s指数显著升高(P<0.05),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升高,HDL-C显著降低(P<0.05),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力显著下降(P<0.05),血清T水平显著降低(P<0.05),睾丸出现病理损伤,睾酮合成相关指标3β-HSD1、CYP11A1、LHR、STAR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1),睾丸中总锌含量显著降低(P<0.05),锌转运蛋白ZIP1、ZIP2显著降低,ZnT1、ZnT8显著升高(P<0.05),睾丸中抗凋亡指标Bcl-2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凋亡指标Bax、Caspase-9、Caspase-12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P<0.01);与HFD组相比,HFD+ZnSO4组体重、睾周脂肪重量、Lee’s指数显著降低(P<0.05),血清TC、TG、LDL-C水平显著降低,HDL-C显著升高(P<0.05),精子总数和精子活力显著升高(P<0.05),血清T水平显著升高(P<0.05),睾丸损伤改善,睾酮合成相关指标CYP11A1、LHR、STAR的mRNA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1),睾丸中总锌含量显著升高(P<0.05),锌转运蛋白ZIP1、ZIP2显著升高,ZnT1、ZnT8显著降低(P<0.05),睾丸Bcl-2 mRNA和蛋白水平升高,Bax、Caspase-9、Caspase-12 mRNA和蛋白水平降低(P<0.01)。结论 锌可能通过改善生精环境中的锌稳态、增加睾酮分泌和减少细胞凋亡来改善高脂肪饮食诱导的雄性大鼠生殖能力下降。
  • 论著
    马晓敏, 徐竹燕, 贾雪, 张会, 李会允, 赵敏
    营养学报. 2025, 47(1): 68-74.
    目的 评价微藻油对高脂饮食(high-fat diet,HFD)诱导的大鼠高血脂的影响。方法 选用70只4 w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n=50)和正常饮食组(n=20),分别给予高脂饲料和正常饲料喂养3 w后,按照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将高脂饮食组随机分为模型组、微藻油低、中、高干预组及阳性对照组,将正常饮食组分为对照组及微藻油高剂量对照组,对照组及模型组灌胃玉米油,微藻油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300、600、1800 mg/kg的微藻油,阳性对照组灌胃1 mg/kg的阿托伐他汀钙片,各组饲料保持不变;干预5 w后,麻醉大鼠,腹主动脉取血后处死,分别检测大鼠血清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等指标,取各组大鼠肝脏、肾脏、颈动脉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干预5 w后,高脂饲料喂养的各组大鼠体重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相比,微藻油中、高剂量干预组及阳性对照组TC、TG、LDL-C均显著降低(P<0.05),HDL-C显著升高(P<0.05);与干预前相比,干预后微藻油低、中、高剂量干预组TC分别降低了3.10%、9.9%、24.8%,TG分别降低了2.7%、5.4%、10.3%,LDL-C分别降低了3.4%、16.6%、18.4%,HDL-C分别升高了16.7%、28.2%、30.7%。此外,与模型组相比,中、高剂量干预组谷草转氨酶、谷丙转氨酶、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均显著降低(P<0.05);而与对照组相比,高剂量对照组上述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病理学结果显示:对照组与高剂量对照组肝脏、肾脏结构正常,模型组肝脏出现脂肪化,肾脏组织出现肾小管细胞肿大、排列紊乱等病理改变,微藻油不同剂量干预组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结论 微藻油在特定剂量范围内具有辅助降血脂的功效。
  • 论著
    杨娴, 曾欢婷, 毛联智, 毛丽梅
    营养学报. 2025, 47(1): 60-67.
    目的 探讨二十二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 EPA)或二十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 DHA)干预的C2C12肌管细胞对脂肪细胞脂质代谢功能的改善作用。方法 用50、100、200、400 μmol/L EPA或DHA干预肌管细胞24 h,同时设立对照组,干预结束后,撤掉干预液,将干预后的肌管细胞在transwell小室中与成熟的脂肪细胞共培养24 h。用油红O定量脂肪细胞内的脂质蓄积情况,用PCR法测定脂肪细胞的脂肪甘油三酯脂肪酶(adipose triglyceride lipase, Atgl)、激素敏感性脂肪酶(hormone-sensitive lipase, Hsl)、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的共激活物 1α(PPARG coactivator 1 alpha, Pgc-1α)、解偶联蛋白-1(uncoupling protein-1, Ucp-1)和固醇调节元件结合蛋白-1c(sterol regulatory element binding protein-1c, Srebp-1c)基因mRNA表达水平,用Western blot检测脂肪细胞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osine 5’-monophosphate (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AMPK)与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tion and activator of transcription 3, STAT3)信号通路的蛋白表达。结果 经100、200、400 μmol/L EP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显著降低脂肪细胞的脂质蓄积(P<0.05或P<0.001),而DHA干预后的肌管细胞则没有显著的改善脂质蓄积的作用;经一定浓度的EPA或DH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显著上调脂肪细胞脂肪分解基因AtglHsl的表达(P<0.05或P<0.01);经一定浓度的EPA或DH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脂质氧化基因Ucp-1Pgc-1α的表达(P<0.05或P<0.01);经一定浓度EP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显著提升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的表达(P<0.05或P<0.01),而一定浓度DHA干预的肌管细胞则是可以显著降低脂质合成基因Srebp-1c的表达(P<0.01);经所有浓度EP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脂肪细胞p-STAT3/STAT3的比值(P<0.01),对p-AMPK/AMPK比值变化的影响则没有显著性;经200、400 μmol/L DH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显著提高脂肪细胞p-AMPK/AMPK的比值(P<0.01),但是p-STAT3/STAT3比值的变化没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EPA和DHA在适宜浓度均可以促进肌管细胞提高脂肪细胞的脂质分解和脂质氧化,EPA干预的肌管细胞还可以一定程度提高脂质合成,DHA干预的肌管细胞可以一定程度降低脂质合成;EPA干预后的肌管细胞可能通过STAT3通路改善脂质代谢,DHA干预后的肌管细胞可能通过AMPK通路改善脂质代谢。
  • 论著
    韩艳阳, 郭慧敏, 郑明明, 董亚静, 吉舒琪, 韩浩
    营养学报. 2025, 47(1): 52-59.
    目的 探讨α-亚麻酸植物甾醇酯(PS-ALA)对酒精(EtOH)诱导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的改善作用,并基于SIRT3进一步探索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 采用EtOH诱导HepG2细胞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模型,给予PS-ALA干预,油红O染色观察细胞脂质沉积,DCFH-DA荧光探针检测活性氧(ROS)水平,免疫荧光染色检测 SIRT3 的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检测SIRT3、PPARα、CPT-1A、SOD2和CYP2E1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EtOH组细胞内出现了大量的脂质沉积并产生大量的ROS;PS-ALA 干预后显著改善 EtOH 诱导的细胞内脂质沉积,并有效抑制ROS生成;进一步的研究显示,PS-ALA显著上调脂肪酸β氧化关键调控信号分子SIRT3、PPARα和CPT-1A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增加SOD2蛋白表达,降低CYP2E1表达。结论 PS-ALA 能够抑制EtOH诱导的HepG2细胞脂肪变性和氧化应激,其机制可能与上调SIRT3表达水平和促进脂肪酸β氧化有关。
  • 论著
    辛妍, 李翔, 林晓转, 朱璇, 袁倩华, 郭红辉
    营养学报. 2025, 47(1): 46-51.
    目的 探究豆甾醇对油酸联合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诱导脂肪性肝炎细胞模型炎症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将LO2肝细胞分为4组:对照组(CON),普通培养液培养;模型组(MOD),普通培养液添加200 μmol/L的油酸和50 mg/L的LDL-C孵育36 h诱导建立脂肪性肝炎细胞模型;豆甾醇干预组(STG),在MOD组细胞培养液额外添加50 μmol/L的豆甾醇;转染组(si-CYP7B1),使用50 nmol/L的氧甾醇7α羟化酶(CYP7B1)si-RNA预处理STG组细胞24 h。结果 STG组的胞内总胆固醇和游离胆固醇含量均明显低于MOD组(P<0.05),STG组培养液中的谷丙转氨酶和谷草转氨酶活性和细胞NLRP3炎性小体、半胱氨酸天冬酶-1和白介素-1β基因表达水平较MOD组均明显降低(P<0.05);相较于MOD组,STG组肝细胞CYP7B1和胆盐输出泵的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升高(P<0.05);si-RNA特异性沉默CYP7B1基因表达后,豆甾醇干预对细胞胆固醇沉积和炎症损伤影响消失。结论 豆甾醇通过提高肝细胞中CYP7B1表达,减少由油酸联合LDL-C处理引起的肝细胞胆固醇沉积,并抑制NLRP3炎性小体信号通路活化,从而减轻细胞炎症损伤。
  • 论著
    王永辉, 边祥雨, 郭长江, 蒲玲玲, 高蔚娜
    营养学报. 2025, 47(1): 40-45.
    目的 研究过量补充蛋氨酸(Met)对大鼠肝脏基因组甲基化状态的影响。方法 将24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和蛋氨酸组,分别饲喂AIN-93M饲料和含有1.0% Met的AIN-93M饲料,时间为6 w。采用Arraystar Rat 4 × 180K RN4 RefSeq Promoter Microarray检测肝脏全基因组甲基化状况,NimbleScan v2.5软件处理芯片结果,DAVID软件进行GO和PATHWAY分析。分别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法和ELISA法测定肝脏Ednra、Mrvi1和Gucy1A3的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补充Met后,在大鼠肝脏总共发现1092种差异甲基化启动子基因,涉及的基因与平滑肌收缩、血小板凝集、血压调节功能有关。信号通路分析显示。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相关的Mrvi1、Ednra和Gucy1A3变化显著,这3个基因启动子的DNA甲基化状态上调,而mRNA和蛋白表达减少。结论 过量补充Met影响大鼠肝脏基因组DNA甲基化状况;与血管平滑肌收缩相关的Mrvi1、Ednra和Gucy1A3基因是过量Met影响甲基化修饰的靶点。
  • 论著
    邢新新, 王烨, 姜珊, 栗琳, 戴楠, 赖建强
    营养学报. 2025, 47(1): 34-39.
    目的 比较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清中维生素水平的差异,分析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清中维生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的关联。方法 选取2021年6–9月在江苏省丹阳市人民医院住院分娩的101对母婴作为研究对象;娩出胎儿后,采集新生儿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检测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清中维生素A、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酰胺、叶酸、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1水平,采用电化学发光法检测脐血维生素B12水平;配对比较脐动脉和脐静脉血清维生素水平,并采用线性回归分析脐动脉和脐静脉血清维生素水平与出生体重的关系。结果 脐静脉血清中5-甲基四氢叶酸、维生素B2、烟酰胺、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3的水平高于脐动脉,维生素B1的水平低于脐动脉;在校正血清白蛋白水平后,脐静脉血中维生素B2、维生素A、维生素E、25-(OH)D3水平高于脐动脉血,维生素B12、叶酸、维生素B1的水平低于脐动脉血;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调整孕期增重、新生儿性别、孕周等因素后,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清中维生素A的对数值均与出生体重正相关,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清中维生素水平的差值在调整前后均与出生体重无统计学关联。结论 脐静脉和脐动脉血清维生素水平存在差异,脐静脉血和脐动脉血清中维生素A与新生儿出生体重正相关。
  • 论著
    赵雅歆, 谭天棋, 杨创, 杨雪峰, 郝丽萍, 杨年红
    营养学报. 2025, 47(1): 26-33.
    目的 探讨孕期膳食模式与增重过多(excessive gestational weight gain,eGWG)的关联。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同济母婴健康队列(Tongji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ohort,TMCHC),孕早期产检时纳入孕妇,测量身高、体重,问卷调查收集孕前体重及其它基本信息,定期随访称量体重,计算孕期总增重,并判定是否为eGWG;采用食物频率问卷(food frequency questionnaire,FFQ)进行膳食调查;用主成分分析法识别孕期膳食模式;Logistic回归估计膳食模式与eGWG风险的关联,计算比值比及95%可信区间(OR,95%CI);采用贝叶斯核机器回归(Bayesian Kernel Machine regression,BKMR)方法验证膳食模式与eGWG的关联。结果 4815名孕妇中,3010名(62.5%)判定为eGWG;提取的5种主要膳食模式分别为“蔬菜类”“动物肉-米麦类”“蛋奶-坚果类”“大豆-鱼类”和 “粗粮-水果-零食-菌藻类”;与得分最低四分位Q1相比,在“蔬菜类”模式中Q4组孕妇eGWG的OR为0.82 (95% CI:0.68, 0.99,P-trend=0.033), 在“蛋奶-坚果类”模式中Q4组孕妇eGWG的OR为1.46 (95% CI:1.21, 1.75,P-trend<0.001);BKMR模型证实“蛋奶-坚果类”过多是eGWG的独立危险因素,在“蔬菜类”是独立保护因素,奶制品和坚果、特别是酸奶摄入过多,对eGWG起到重要作用;在“蔬菜类”饮食中,橙黄色蔬菜的保护作用最为显著。结论 为避免eGWG,孕妇应遵循平衡膳食原则,适宜摄入坚果、酸奶等高能量密度食物,注意增加蔬菜的摄入量,尤其应增加橙黄色蔬菜的比例。
  • 论著
    徐浩然, 付俊杰, 何文鑫, 鲁柯柯, 武昊, 宋孝光
    营养学报. 2025, 47(1): 19-25.
    目的 通过对2021年江西省4地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状况和安全风险的调查,了解江西省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情况、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营养素摄入情况以及水产品安全风险认知现状。方法 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西省A、B、C、D四地抽取1071人作为调查对象;膳食调查采用非连续3d 24h回顾询问法与家庭称重记账法相结合;水产品安全风险认知调查采用问卷调查法。结果 2021年江西省四地居民水产品类食物消费率为60.60 %(649/1071),消费量为44.03 g/d;各类水产品消费中,淡水鱼(49.02 %)消费人群最多,其次是蟹虾贝类(15.03 %)、海水鱼类(13.07 %),不同水产品消费水平下营养素的摄入量有显著差异(P<0.05);城市、高学历、职业为机关、专业技术、办事人员以及收入更高的居民水产品类食物的摄入量及消费率相对较高;对于水产品安全风险存在误区。结论 2021年江西省四地居民水产品类食物的摄入量基本达到推荐摄入量要求,城乡差距较大;部分居民对水产品类安全风险认识存在误区。
  • 论著
    商文丽, 姚明辉, 王辉, 田旭
    营养学报. 2025, 47(1): 12-18.
    目的 本研究旨在分析中国城市成年居民在外就餐频率、食物消费结构以及营养素摄入状况。方法 本研究数据来源于2022–2023年中国城市居民食物消费状况调查,采用多阶段等比例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中国9个省(直辖市)113个城市的1837名成年居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和24 h膳食回顾法收集居民各类食物消费状况和饮食行为;采用非参数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比较外出就餐频率、就餐地点、食物消费结构以及各类营养素摄入比例的差异。结果 研究发现,2022–2023年中国城市成年居民平均每月外出就餐7.3次;三餐中,午餐外出就餐比例最高为69.3%,晚餐最低仅为22.4%;在外就餐时,早餐、午餐在工作场所就餐的比例最高;晚餐在餐厅的比例最高。外出就餐消费的食物占食物消费总量的30%~55%,其中豆类、水果和肉类是外出就餐中占比最高的食物种类,分别为53.59%、52.45%和47.82%。外出就餐贡献了44%~50%的营养摄入,其中,脂肪、锰、胡萝卜素和钠在外就餐摄入比例较高。结论 外出就餐已经成为城市成年居民主要的饮食方式,并成为豆类、水果、肉等食物最主要的消费渠道,贡献了接近50%的营养素摄入量。
  • 特稿
    肌少症膳食营养处方及运动干预中国专家共识工作组
    营养学报. 2025, 47(1): 1-11.